大学生创业团队净挣十万
发布时间:2012-05-30
信息来源:
浏览量:1545
【字体: 大 中 小】
一年多前,哈工大的5名学生组成了一支“东北狼”创业团队,为了培养商业意识他们练过摊、捡过瓶子;为了寻找项目,他们在“头脑风暴”中碰撞灵感;当赚钱的项目超出团队的操控能力,他们选择放弃;为了帮助更多想创业的大学生,他们建立了公益创业网站;他们已基本实现了第二年净利润10万元的目标……
团队成立之初,他们并没有急于赚钱,而是开始了一系列的磨炼活动,磨炼团队向心力、商业意识、意志。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已形成东北狼创业网、大麦芽电子商务平台、一米团队三个主要项目。其中一米团队针对大学生推出的旅游项目,占了哈市高校市场的最大份额。4月18日,哈工大建筑学院网络创业协会的核心成员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创业故事。
1、一边卖汉堡
一边找创业项目
张华鹏现在是哈工大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研二学生,根据学长的就业经验,毕业后他要找到一份年薪10万元的工作并非难事。可是这样赚的钱并不能够改变家乡人的生活现状、教育水平,所以他从本科时便决定走自己的路。“现在创业已不是鲁滨逊独自勇闯的时代,需要打团体战。”于是,张华鹏找来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创业团队。
2007年9月,团队正式成立,5个人凑了8000元钱作为创业基金。他们首先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让性格、能力、观点都不同的彼此产生共同的团队向心力。每天从18时至22时,5人聚在走廊里互相指出不足,学习知识,碰撞创业点子。
当时哈尔滨正举办糖酒会,5个人决定去现场找个项目。他们投入3000多元购买了西装、衬衫、皮鞋。到现场已近中午,他们拿出事先购进的100个汉堡开始售卖。一群人穿着西装、桌上摆着笔记本电脑,却卖着汉堡,着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汉堡卖出大半,他们收拾起东西开始在展会中寻找项目。连着多天赴会,有多家酒厂愿意把代理权交给他们,签约的前一天,他们经多方了解,发现这件事并非他们想得那么简单,于是放弃签约。随后,他们听说安徽有一种罐头出口销量很好,可是哈市很少有卖,于是前去咨询。最终发现这种罐头出口后主要是给宠物食用。
经过几次行动,他们发现团队有些盲目,于是开始拜师学艺并着手进行市场调研,决定脚踏实地地去学习。
2、为磨掉优越感
捡两个月瓶子
2007年10月,团队开始了一场调研活动,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哈市的早夜市、大型商场,搜集各种数据。他们主动向业户请教、交谈,因为是大学生,所以很多业户愿意将所了解的行情如实地告诉他们。经过调研,他们发现自己原来连最基本的商业能力都不具备。团队未来如何发展,大家第一次产生了分歧,有人主张从实践中学习成长,有人主张大家商讨出一个项目然后开始创业。
最终,团队选择从基础开始,练摊卖笔、捡瓶子。捡瓶子在哈工大的土木楼持续了两个月,事前团队制定了计划以及要达到的目的。“其实捡瓶子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放弃大学生的优越感,学习脚踏实地做事,培养节约意识。”张华鹏说。而练摊卖笔基本无利可图,可是他们锻炼后认为培养了自己的商业意识。
同时,他们积极向哈工大各院系的老师请教,甚至跑到其他高校向创业社团请教经验。最终他们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决定从网络创业开始,先后建立了东北狼创业网和大麦芽电子商务平台。
3、研读《孙子兵法》
在探讨中共同成长
2008年3月15日,东北狼创业网上线后,建筑学院为他们提供了一间工作室。这也成了他们的“家”,每天5时30分集合学习,晚上有时需要网站维护,大家轮流值班。
成员王建平2008年7月从哈工大毕业后,没有找工作,而是专心从事团队的工作。在工作室里,他有了更多的时间专心学习,已看完40余本书,除了管理类书籍外,他还看了《论语》、《孙子兵法》、《大学微言》等。“有些书是靠着白话注解才读得明白,但是看完了,总会有领悟和体会。”王建平说。如果读到与创业有关的好文章,他会及时更新到东北狼创业网上,与更多想要创业的人分享。
负责网站技术的张同学说,经过团队的磨炼学习,发现自己做事踏实起来,思考问题也更成熟。张华鹏更是在学习中引入了建筑学院学生常用的方式——讨论。“互相讨论,花三分力气学到十分知识,在探讨中互相受益共同成长。这也是我们协调创业和学习关系时,使用的学习方法。”张华鹏说。
在学习的同时,8000元创业基金所剩不多,于是他们开始寻找更多的项目。
4、确定发展方向
拒绝他人百万投资
“个性班服”是团队深入寝室问卷调查后开始的项目,没想到成了他们第一个赚钱的项目。
以班级为单位,根据班级的不同要求,由张华鹏亲自设计,“个性班服”目前已卖出了千余件,哈工程、东农大、东林大等高校的学生也慕名前来预定。最初由于经验不足,设计的衣服多次返工。“赔钱也得返工。”张华鹏说:“团队在这个项目中的优势就是服务,以个性设计表达班级最真实的想法,保证质量。”
随着团队的发展,大家的分工也渐渐明确,张华鹏成为团队的负责人,并创立了办公室、策划部、营销部、技术部,核心成员也发展为12人。
2008年4月,创业团队在大麦芽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了网络超市,仅一个月,会员便发展到160多人。赚钱了,他们考虑的是下一步怎么发展。“如果持续这个项目,我们投入的网络宣传成本就得在10万元以上,而且需要众多的人手处理数据,已经超过了当时团队能力。”于是他们决定将“大麦芽”转型,打造成哈尔滨的“淘宝网”,针对哈市高校群体,成为大学生的买卖地摊。
据了解,在哈工大网络创业协会中,一米团队的旅游项目是其中最赢利项目,目前已占去哈市高校的过半市场份额。在今冬的冰雪大世界门票的销售中,他们在哈市高校共卖出6000余张,占哈市高校门票销售量的一半以上。
根据团队制定的五年发展计划,在第二年时要达到净利润10万元,他们已提前半年完成目标。他们的创业项目也吸引了多位投资商,投资额从10余万至过百万不等,但都被他们拒绝了。他们认为,在刚刚起步时吸纳大额投资会影响创业团队的发展方向。
5、多所高校设点
助更多大学生创业
为了让有志创业的大学生了解更多的创业知识,他们将东北狼创业网打造成了公益网站,以服务大学生创业为己任。并在多所高校组建了联络点,为在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以及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当初,为了选择东北狼创业网的内容,创业团队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筛选了几千篇文章,设置了创业指导、创业学堂、创业盘古等栏目,并免费发布招聘信息,为东北高校本科生、研究生,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创业咨询指导与就业服务。该网站创立至今,在哈尔滨高校中已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并为各高校合作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交流创业经验提供了平台。“能成功走出第一步,离不开学校、学院的支持,学院为我们免费提供了创业工作室。”张华鹏言语间充满了感激之情。
创办公益性网站,为团队提供了创业全过程的实践能力,但却不能解决创业的资金问题。这正如张华鹏所说:“创业不是为了赚钱,它只是一个载体,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修养,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创业团队在哈市高校建立了20个联络点,常驻人员近百人。他们不仅是创业团队项目的校园代理人,也可参加到创业团队的学习交流中。
建筑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研究生协理员韩颖说:“在校生创业面临学习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毅力和恒心。在创业行动中,学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而且社交能力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张华鹏提醒要考虑三方面问题,首先要树立创业的决心,因为创业是一项辛苦的工作;另外要根据客观环境分析自己适合哪种形式的创业,是单打独斗还是团队作战;最后是明确目标,不仅是干成什么样的事,还要明确做什么样的人。
团队成立之初,他们并没有急于赚钱,而是开始了一系列的磨炼活动,磨炼团队向心力、商业意识、意志。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已形成东北狼创业网、大麦芽电子商务平台、一米团队三个主要项目。其中一米团队针对大学生推出的旅游项目,占了哈市高校市场的最大份额。4月18日,哈工大建筑学院网络创业协会的核心成员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创业故事。
1、一边卖汉堡
一边找创业项目
张华鹏现在是哈工大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研二学生,根据学长的就业经验,毕业后他要找到一份年薪10万元的工作并非难事。可是这样赚的钱并不能够改变家乡人的生活现状、教育水平,所以他从本科时便决定走自己的路。“现在创业已不是鲁滨逊独自勇闯的时代,需要打团体战。”于是,张华鹏找来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创业团队。
2007年9月,团队正式成立,5个人凑了8000元钱作为创业基金。他们首先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让性格、能力、观点都不同的彼此产生共同的团队向心力。每天从18时至22时,5人聚在走廊里互相指出不足,学习知识,碰撞创业点子。
当时哈尔滨正举办糖酒会,5个人决定去现场找个项目。他们投入3000多元购买了西装、衬衫、皮鞋。到现场已近中午,他们拿出事先购进的100个汉堡开始售卖。一群人穿着西装、桌上摆着笔记本电脑,却卖着汉堡,着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汉堡卖出大半,他们收拾起东西开始在展会中寻找项目。连着多天赴会,有多家酒厂愿意把代理权交给他们,签约的前一天,他们经多方了解,发现这件事并非他们想得那么简单,于是放弃签约。随后,他们听说安徽有一种罐头出口销量很好,可是哈市很少有卖,于是前去咨询。最终发现这种罐头出口后主要是给宠物食用。
经过几次行动,他们发现团队有些盲目,于是开始拜师学艺并着手进行市场调研,决定脚踏实地地去学习。
2、为磨掉优越感
捡两个月瓶子
2007年10月,团队开始了一场调研活动,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哈市的早夜市、大型商场,搜集各种数据。他们主动向业户请教、交谈,因为是大学生,所以很多业户愿意将所了解的行情如实地告诉他们。经过调研,他们发现自己原来连最基本的商业能力都不具备。团队未来如何发展,大家第一次产生了分歧,有人主张从实践中学习成长,有人主张大家商讨出一个项目然后开始创业。
最终,团队选择从基础开始,练摊卖笔、捡瓶子。捡瓶子在哈工大的土木楼持续了两个月,事前团队制定了计划以及要达到的目的。“其实捡瓶子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放弃大学生的优越感,学习脚踏实地做事,培养节约意识。”张华鹏说。而练摊卖笔基本无利可图,可是他们锻炼后认为培养了自己的商业意识。
同时,他们积极向哈工大各院系的老师请教,甚至跑到其他高校向创业社团请教经验。最终他们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决定从网络创业开始,先后建立了东北狼创业网和大麦芽电子商务平台。
3、研读《孙子兵法》
在探讨中共同成长
2008年3月15日,东北狼创业网上线后,建筑学院为他们提供了一间工作室。这也成了他们的“家”,每天5时30分集合学习,晚上有时需要网站维护,大家轮流值班。
成员王建平2008年7月从哈工大毕业后,没有找工作,而是专心从事团队的工作。在工作室里,他有了更多的时间专心学习,已看完40余本书,除了管理类书籍外,他还看了《论语》、《孙子兵法》、《大学微言》等。“有些书是靠着白话注解才读得明白,但是看完了,总会有领悟和体会。”王建平说。如果读到与创业有关的好文章,他会及时更新到东北狼创业网上,与更多想要创业的人分享。
负责网站技术的张同学说,经过团队的磨炼学习,发现自己做事踏实起来,思考问题也更成熟。张华鹏更是在学习中引入了建筑学院学生常用的方式——讨论。“互相讨论,花三分力气学到十分知识,在探讨中互相受益共同成长。这也是我们协调创业和学习关系时,使用的学习方法。”张华鹏说。
在学习的同时,8000元创业基金所剩不多,于是他们开始寻找更多的项目。
4、确定发展方向
拒绝他人百万投资
“个性班服”是团队深入寝室问卷调查后开始的项目,没想到成了他们第一个赚钱的项目。
以班级为单位,根据班级的不同要求,由张华鹏亲自设计,“个性班服”目前已卖出了千余件,哈工程、东农大、东林大等高校的学生也慕名前来预定。最初由于经验不足,设计的衣服多次返工。“赔钱也得返工。”张华鹏说:“团队在这个项目中的优势就是服务,以个性设计表达班级最真实的想法,保证质量。”
随着团队的发展,大家的分工也渐渐明确,张华鹏成为团队的负责人,并创立了办公室、策划部、营销部、技术部,核心成员也发展为12人。
2008年4月,创业团队在大麦芽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了网络超市,仅一个月,会员便发展到160多人。赚钱了,他们考虑的是下一步怎么发展。“如果持续这个项目,我们投入的网络宣传成本就得在10万元以上,而且需要众多的人手处理数据,已经超过了当时团队能力。”于是他们决定将“大麦芽”转型,打造成哈尔滨的“淘宝网”,针对哈市高校群体,成为大学生的买卖地摊。
据了解,在哈工大网络创业协会中,一米团队的旅游项目是其中最赢利项目,目前已占去哈市高校的过半市场份额。在今冬的冰雪大世界门票的销售中,他们在哈市高校共卖出6000余张,占哈市高校门票销售量的一半以上。
根据团队制定的五年发展计划,在第二年时要达到净利润10万元,他们已提前半年完成目标。他们的创业项目也吸引了多位投资商,投资额从10余万至过百万不等,但都被他们拒绝了。他们认为,在刚刚起步时吸纳大额投资会影响创业团队的发展方向。
5、多所高校设点
助更多大学生创业
为了让有志创业的大学生了解更多的创业知识,他们将东北狼创业网打造成了公益网站,以服务大学生创业为己任。并在多所高校组建了联络点,为在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以及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当初,为了选择东北狼创业网的内容,创业团队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筛选了几千篇文章,设置了创业指导、创业学堂、创业盘古等栏目,并免费发布招聘信息,为东北高校本科生、研究生,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创业咨询指导与就业服务。该网站创立至今,在哈尔滨高校中已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并为各高校合作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交流创业经验提供了平台。“能成功走出第一步,离不开学校、学院的支持,学院为我们免费提供了创业工作室。”张华鹏言语间充满了感激之情。
创办公益性网站,为团队提供了创业全过程的实践能力,但却不能解决创业的资金问题。这正如张华鹏所说:“创业不是为了赚钱,它只是一个载体,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修养,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创业团队在哈市高校建立了20个联络点,常驻人员近百人。他们不仅是创业团队项目的校园代理人,也可参加到创业团队的学习交流中。
建筑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研究生协理员韩颖说:“在校生创业面临学习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毅力和恒心。在创业行动中,学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而且社交能力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张华鹏提醒要考虑三方面问题,首先要树立创业的决心,因为创业是一项辛苦的工作;另外要根据客观环境分析自己适合哪种形式的创业,是单打独斗还是团队作战;最后是明确目标,不仅是干成什么样的事,还要明确做什么样的人。
上一篇:创业十大黄金法则
下一篇:提高企业招聘成功率的六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