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一路扶持
自2014年3月“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政府层面一直在推进大数据产业的建设,相应的配套政策也相继出炉。今年7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所涉及的11项重点行动几乎全部提到对于大数据的应用,从根本上肯定了大数据在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本次通过的《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可谓是大数据产业的顶层设计方案,对未来大数据产业推动无疑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工信部日前已经启动大数据“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强调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要以创新应用为驱动,围绕大数据产业培育这一核心,抓好大数据产业关键能力培养、大数据创新应用培育、大数据开放共享环境建设等方面工作,做好与国家各项规划部署的衔接和支撑。
大数据产业潜力十足
有机构预测,当前我国大数据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2014年市场规模仅为767亿元,但是到2020年,将增至8000亿元。
分析人士表示,当前,线上线下一体化新商业模式迫近,企业需要通过大数据来挖掘更多可能的生活场景,将互联网公司精准捕捉到线上的消费者行为“导入”到线下实现精准营销。有了大数据,企业可以据此实现颠覆式创新,创造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叫车软件的流行、理财宝的面世、移动医疗的应用等都是明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大数据将成为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核心资产,将有助于培育经济新引擎。
与此同时,专家表示,会议对地方政府数据的商业化应用方面,有了明确的说法。以前很多地方政府对于政府数据的商业化应用方面,还是比较顾忌。对于拥有大量数据的政府来说,数据公开将释放出万亿级的社会及商业价值。目前,国内已经有企在和地方政府谈合作,部分以与地方政府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企业作为第三方服务机构,为政府做数据服务。
各地政府积极推进
目前,国内多地已在大数据开放领域有积极探索,其中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地已经有一些尝试。广州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筹建大数据管理局;武汉市信息办则表示,将建设全市统一的市政务云数据中心,首先内部打通多个部门之间的数据,用数据代替市民跑路。
2014年以来,贵州省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创建了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大力发展数据中心,远期目标为200万台服务器。还成立了大数据交易所,建设全域公共免费WiFi城市。而作为大数据产业的重要载体,大数据广场汇集了51支创客团队、360多家大数据及关联企业。2014年,贵州省大数据信息产业总量同比增长62.2%。
江苏省大数据交易中心即将获批,这将成为华东地区首个大数据资源交易平台。此外,江苏省还将设立10亿元大数据产业专项引导基金和10亿元风投基金——“盐创母基金”,并在运行成本、人才引进、激励创新等方面提供一系列政策优惠,继续加大力度扶持大数据企业发展,重点支持数据中心、云计算、数据应用、端产品制造四大产业方向。计划五年内培育引进大数据相关企业500家,实现产值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